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2023-04-06 08:34:07 221

摘要:对喜欢音响的烧友而言,购买和组装自己的系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很容易接受或产生一些常见的错误或不那么对的观点,本文例举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减少大家绕弯路,少花冤枉钱。不过,自己也不能说是什么都懂,只是自己的个人...

对喜欢音响的烧友而言,购买和组装自己的系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很容易接受或产生一些常见的错误或不那么对的观点,本文例举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减少大家绕弯路,少花冤枉钱。

不过,自己也不能说是什么都懂,只是自己的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发表自己观点。但不欢迎凭想向喷,如果不接受任何争辩,就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你就是对的。

误区一:同价位有源比无源更好(或者无源比有源更好)

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误区,也是很多新入门爱好者经常犯糊涂的事。很多人固执的认为有源一定好过无源,当然也有很多人固执的认为无源一定好过有源。原因大都来源于自己看到的一些片面的观点和看法。

应该说,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都是片面性的。个人的看法是,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说谁一定比谁好,只有到了具体产品,才有可能。不过,有源的下限比较高但上限比较低;而无源则反过来,下限比较低,但上限则会很高。而且这种趋势会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大。另外,无源有强大的灵活性和可玩性,而有源则完全没有。

可以肯定的是,有源在获得搭配上的便利性的优势的情况下,也同时会有音箱发挥受限和没有灵活性的缺点。内置的功放就算不成为瓶颈,也比不上外置的优秀的独立功放产品的。

总之,在享受便利性的同时,你也牺牲了系统的上限,并少了不少乐趣。

误区二:监听才是还原,hifi就是音染

这大约是自己见过的最无聊的一个误区(之一)了,自己也为此专门写过一文讨论这个问题。具体说就是监听只是一种用途,不是一种标准。虽然监听设备设计的目标更多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录音,但也并不能说hifi设备就是音染,尤其是在hifi明显更好听的情况下。实际上,音箱或喇叭的频响和失真都是偏大的,低频失真很多在2%以上,频响失真接近6db,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谁敢说自己就是还原而别人不是的。

hifi的中文叫“高保真”本身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而且它是有相应的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除开那些打着hifi器号卖着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外,真正满足hifi标准要求产品都是可以用于监听的。这个不是我说的,而是标准要求的。实际上,大型的录音棚是不可能只用一种音箱的,而是用多个品牌的不同音箱用于不同用途的监听的,通常还是监听和hifi设备混用。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说自己就是还原录音而别人不是呢?

而且,很多hifi音箱都有录音棚使用,反过来的情况也很多,专业音箱用于发烧很多也是丝毫没有问题的。因此,监听和hifi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还是自己所说的,监听和hifi只是用途的区别,而非风格和档次的区别。

如果有人自己的器材不好听,非得打着监听的旗号要卖给你,还把好听的声音说成染色,你应该回怼回去:你才染色,你全家都是染色!哈哈。

误区三:喇叭越大音质越好

类似的误区还有“音箱越大音质越好”这类。每每在网上跟别人讨论时,往往被怼一句“喇叭一寸大一寸强”,都感觉有些无语。

从统计的角度上讲,喇叭越大的音箱,音质确实越好。逻辑上讲,它们之间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因果关系。市场上有很多的产品都是反例,甚至,同一品牌也有不同系列的产品都是例外。旗舰系列的书架比中低端的大落地贵和好彼彼皆是。

甚至我见过某些无良媒体吹什么“大鼓有多大,要还原它就需要多大的盆”这样想当然的言论,而且还真有人信。那要这样说,我要还原列车的声音,还得准备几十米大的喇叭不成了?

当然,喇叭越大,低频上确实更容易有优势。但音质不等于低音,它是集中三频表现、解析、动态微动态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就算是低频,也不能简单说喇叭越大低频越好的。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音箱的成本和售价都是会随着低频的要求的提高而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它也会带来对周边要求的提高,以及对环境的要求。

所以,音箱只有适合才是更好。在环境、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单元口径更大一些的。但必须记信它是拿钱堆的,而且需要周边和环境的配合。

误区四:功放功率越大音质越好或阻尼系数越大音质越好

这个也是比较典型的把相关性当因果关系的误区。没错,功率越大的功放声音往往越好,阻尼系统越大的功放,驱动力能往往越好。但是,这个结果的原因却比较复杂,而非简单的功率或阻尼系数决定的。

这里面的反例就是胆机,它的功率并不大,一般只有几瓦到几十瓦,阻尼系数也小,通常小于100。但胆机的声音跟晶体管可以说是互分秋色,虽然有性噪比低和失真高的缺点,但音色和味道上的优势也很明显。

对很多音箱尤其是灵敏度低、振动质量大的音箱而言,功放的功率和阻尼系数大一些,确实有利于发挥音箱的性能。但实际上音箱的灵敏度区别很大,低的只有82、83db,高的可以接近100db,它们对功率的需求相差巨大。以3db一倍计算,灵敏度高的如96db的相比84db的,只需要1/16的功率即可推出同样的响度出来。太过富余的功率其实只是被浪费了,而且由于大功率功放的阻尼系数通常偏大,推灵敏度高的音箱出来的声音会偏硬而缺乏弹性(也就是常说的过推的情况)。

因此,对于好推的音箱比如大纸盆号角类音箱,不但不需要大功率,还会起反作用。它们常常用几瓦的电子管功放就能推好了,而胆机的阻尼系数通常只有几十。只有对低效率和振动质量大的音箱来说,大一些的功率才会起正面作用。同样的情况也会在阻尼系数上,

顺便多说一句,灵敏度这个参数只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简单根据灵敏度判断两对不同的音箱的易推程度也是很容易出错的。比如,85db的5寸书架音箱常常要比很多90db的落地音箱好推得多。

误区五、解码芯片决定论

其实自己在看一款解码器时,也会常常先看看用的是什么解码芯片。但是,自己只是由此判断下这台解码器的大致的声音风格和上限。是的,解码芯片通常只能决定一台解码器的声音风格和声音上限,而它的实际声音表现,不仅仅取决于芯片,更取决于电路设计水平、周边元件等。

另外常见的误区是认为解码芯片的参数决定了声音水平,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首先是参数好并不意味着声音好(我知道很多人想抬这个杠),其次是由于解码器测试设备非常昂贵(大约要30万左右一台),或者是出于其它原因(商业上的),很多解码器公司标的参数一般都是芯片的参数而非实际表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1bit的解码芯片而言,由于采样方式的原因,参数本身就比PCM解码芯片高得多。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一次采样24位甚至更多的PCM格式的解码,本身就不需要很快的速度。而一次仅采样1位的DSD解码模式,本身就需要更高的速度才行(相当于要采样24次才能有PCM一次的信息量,这还不包括算法上的差别),更快的速度会带来更好的参数。

解码芯片其实并不贵,那怕是最贵的ESS9038pro,在一台解码器上所占的成本也常常可以忽略。

对解码而言,决定声音的更多的是周边电路和用料,以及模拟电路设计。芯片决定的往往只是声音风格和上限而已。

顺便说一句,技术先进不等于声音好。音频技术的进步常常并不是音质更好,而是更方便的原因,磁带淘汰了黑胶,CD淘汰了磁带和黑胶,MP3淘汰了实体的唱片。都是如此。我甚至见过有把MP3音质认为比CD更好的,原因只因为MP3淘汰了CD机,而且MP3采样率更高,128k呢,哈哈。这就涉及到了参数决定论的误区了,这个就在本系列文章中的(下)里面再说好了。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