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23:08:27 | 浏览:501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今年,标配800V高压充电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小鹏G9配备了800V超充,充电5分钟就可以跑200KM,技术上又进步了,极大提高应急能力。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拥有国内首个800V高压量产车平台,充电功率最高187kW,10分钟即可补充近200km的续航里程,电量从30%充到80%仅需15分钟。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微信
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保时捷Taycan,这款车采用了保时捷800V电气架构,这是第一款系统电压达到800V的量产车型,Taycan能够使用更高功率的直流充电,充电功率高达270kW,仅需5分多钟便可满足100 km续航里程所需电量(WLTP标准下)。在理想充电条件下,Taycan从电量5%充至80%仅需22.5分钟。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一直是消费者购买的痛点之一,800V高压充电到底为何火了?其上游的碳化硅器件如何助力新能源汽车800V快速发展。近日,在南京半导体大会上,三安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陈东坡带来了最近解读和市场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800V时代的超强风口到来 碳化硅器件市场需求上量
“双碳”成为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成为落实“双碳”的主要抓手之一,因此,“双碳”战略的实施有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报道,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是670万辆,同比增长102%。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30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中国连续7年位居第一。
当下800V高压平台成为主要整车厂重点布局方向,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比亚迪在这方面非常积极,把汉EV平台下的各种车型电压都提升到600V以上,而且还用了碳化硅的模块。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基于功率半导体的诸多电气技术将在双碳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SiC凭借耐高压、耐高温、更高频率的优势,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工控、轨道交通等高压应用场景中加速对Si基功率器件的替代。
相比于在400V平台中用到的硅基IGBT,在800V平台中普遍应用的碳化硅基 MOSFET,可以使整体系统效率提高8%,而且尺寸和重量也大幅缩小,相同规格的后者尺寸仅为前者的1/10。此外,碳化硅的硬度很大,莫氏硬度9.5级,仅次于世界上最硬的金刚石(10级),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而且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那就是非常适合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应用。
三安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陈东坡分析说:“据国际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2240万辆,假设B级以上车型会优先采用高压平台和碳化硅器件,高压平台车型会达到437万辆,每辆车碳化硅器件使用量为150颗(电驱动、OBC、DC-DC等),那么6寸碳化硅晶圆就会达到219万片。如果乐观估计,874万辆车采用高压平台,6寸碳化硅晶圆就会达到437万片。”
图1:采用800V高压平台车型总量预测 电子发烧友拍摄
陈东坡认为,碳化硅的性能非常优越,前景明朗。但是目前在整个功率器件里面占比很小,在新能源汽车里面导入也是刚刚开始。目前碳化硅主要有三方面的瓶颈:一是衬底的产能,二是成本高,还有可靠性的问题,三、碳化硅MOSFET产品批量供应能力还有一些问题。具体来看,碳化硅材料的硬度高,在切膜的时候成品率会比较低,表面处理难度也比较大,导致碳化硅衬底材料成本高,产能有限。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方兴未艾,推动了SiC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碳化硅产业链主要由海外厂商主导,全球前五大SiC厂商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均采用IDM模式。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企业采用IDM模式,能够将设计与制造工艺、封装工艺与系统级应用更紧密的结合,形成技术闭环,提升产品性能及可靠性。而且碳化硅的应用不仅局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包括光伏、储能、电源、轨道交通等等,新能源汽车对碳化硅的消耗和拉动作用会强,大约60%的比重。2025年全球碳化硅衬底总共是282万片,中国是89万片,中国以外的地区是193万片。随着应用增加,未来三年碳化硅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国际的SiC龙头大厂都采用这种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模式,而下面的一些厂商虽然没有布局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但是它纷纷和上游的材料企业签署长期供货协议或者是联合声明锁定上游的产能,构建虚拟的IDM模式。原因之一,IDM模式更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一些需求,三安也是遵循这一行业特征,一开始就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布局。
三安光电碳化硅产线布局
具体到器件层面,SiC成熟度比较低,而且要做到高质量低缺陷的调控技术还需要继续提升,最主要的是MOSFET批量制造能力现在国内还不具备。而且模块这方面因为有苛刻的使用环境,还有碳化硅本身的特性,也需要新的封装材料和新的设计。碳化硅MOSFET器件还需要接受更多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围绕着这些问题,三安是如何布局?有哪些核心竞争力?
首先,三安碳化硅业务是放在湖南三安半导体这个主体来完成,湖南三安半导体坐落于长沙高新区,总投资160亿,占地1000亩。2021年6月份一期已经建设完成,6寸晶圆量产,二期预计在2024年完成。主要产品涉及N型功率碳化硅衬底、碳化硅功率外延、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MOSFET芯片、硅基氮化镓外延片、芯片和器件封装。
图2:湖南三安半导体基本情况 电子发烧友拍摄
陈东坡强调,三安具备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公司在衬底领域布局生产6寸的导电衬底和4寸半绝缘衬底。在外延芯片制造环节,有碳化硅的MOS和碳化硅的SBD。
图3:湖南三安发展规划 电子发烧友拍摄
作为碳化硅产线主体湖南三安,这家公司具备四点核心竞争力:一,专业平台。长沙工厂只专注于碳化硅、氮化镓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与大规模制造。二,垂直整合。完成了从材料制备、加工、外延、封装等等,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三,规模制造。每个环节规划的产能都很大,我们是希望通过规模制造来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加速碳化硅和氮化镓功率器件的产业化落地。四、灵活合作。湖南三安目前在碳化硅领域的客户超过200家,既可以做IDM,也可以提供代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定制化服务。
来源: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网8月17日报道据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8月10日报道,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异常耀眼。在短短数年内,该行业就从几乎不存在发展到了销售数据创纪录的程度。
朋友惊愕的眼神惊醒了很多人,今晚下班去加油似乎成为大家下班后的第一件重要事情。不过要是入手新能源汽车,那就不会有此担心了,今天给大家推荐五款高人气新能源车型,看看它们当中有没有您的心仪之选。比亚迪秦PLUSDM-i
又到了每月新能源终端销量发榜时间,根据数据统计,7月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达439,454辆,同比增长10575%,环比下降122%,相较于上个月有所下滑。接下来就来盘点一下排名前10的车企。NO1:比亚迪销量:139135辆比亚迪在7
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为24.5%。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8月13日,工信部公布2022年7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都说要环保出行,但是纯电车的续航还是限制了驾驶的范围,很多消费者还是更加倾向于选择燃油车。不过比亚迪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打开了新思路,通勤驾驶用电能,长距离驾驶的时候使用燃油,出行更加方便。现在很多车企也都推出了混动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下
作者 | 韩哲熙;编辑 | 张麟36氪To B产业组会为大家汇总每日新能源领域的主要新闻,8月25日新能源行业动态日报如下:新能源应用风向比亚迪准备推出起步价百万元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近日,比亚迪持股90%的腾势品牌推出的D9创始限量版车型
每到月初,新能源品牌总是最快公布上个月的销量业绩,现如今比亚迪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在4月份,比亚迪的单月销量超过了10万辆,达到105475辆,完全没有任何悬念地夺得了新能源品牌的销量冠军。在汽车行业这么艰难的时候,比亚迪的这个销量数字着实可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一直都是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伴随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涌出,传统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一些新势力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地为中,特斯拉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2021年汽车销量数据,据统计,2021年新能源的中国市场批发销量为331万辆,同比增长183%,零售销量为299万辆,同比增长170%。在整个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