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2年展望:需求高增与产能扩张受限矛盾持续

时间:2022-11-28 02:07:05 | 浏览:892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卢日鑫、李梦强、顾高臣、 林煜(本报告pdf版获取方式见文末)一、前言:2021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原材料供需矛盾凸显价格走高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终端需求不断向上。截至 2021 年 10 月,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卢日鑫、李梦强、顾高臣、 林煜(本报告pdf版获取方式见文末)

一、前言:2021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原材料供需矛盾凸显价格走高

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终端需求不断向上。截至 2021 年 10 月,国内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252.64 万辆,同比增长超 188.85%,月度销量呈现波动走高趋势,在芯片短缺的局面下仍然表现出市场增长的强烈惯性。下游成长导致动力电池需求不断向上,2021 年 1-10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 107.45GWh,同增 168.35%,已超 2020 年全年。

需求剧增极大带动电池出货,供不应求产业链原材料价格走高。终端需求扩大,电池出货量迅速攀升,上游各原材料由于扩产速度较慢出现供需紧张局面,绝大部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四大材料中,截至2021年11月底,六氟磷酸锂从年初的11.00万元/吨上涨至56.5万元/吨,涨幅达413.64%,导致铁锂电解液年初至今涨幅达 175.75%,三元电解液年初至今涨幅达 231.76%;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年初的 3.7 万元/吨上涨至 8.9 万元/吨,涨幅达 140.54%;隔膜及负极价格较为稳定,但亦有上涨趋势;同时其他各环节均有较大幅度涨价,其中锂矿及锂盐涨幅超过 200%。

二、短期狂欢与长期习惯并存,油车革命势不可挡

2.1 新能源汽车:多因素推动,燃油替代势如破竹

2021 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得到一定遏制,各国经济刺激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双积分、欧盟碳排放和美国清洁能源法案共同构筑了强大的政策催化联盟。双积分约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 2025 年渗透率至少 20%(参见《细研双积分,为什么我国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欧盟碳排放要求车企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值在 2025 年下降 15%,即 81克/公里;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计划提供 316 亿美元电动车消费税收抵免,刺激电动车销量,同时签署法令,要求 2030 年零排放汽车比例达到 50%。全球电动化从中国和欧洲双主场拓展至中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热门车型频出,22 年增销量预计接近 200 万辆。国内市场,2021 年出现多方势力频繁入局造车的场景,互联网公司加入,有利于电动车社会学上的传播,叠加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和新势力车企车型梯次迭代,电动车供给端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体现在终端市场,热门车型开始变多,车型提质降价明显,驾驶体验形成的良好口碑开始在消费者群体中广泛传播,叠加充换电设施逐步完善,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高速渗透趋势不会轻易改变。

全球电动化预计 2030 年完成度 45%左右。消费端需求激增,便利程度增加会进一步放大电动车渗透速度,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有望实现 925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市场530 万辆,欧洲市场 245 万辆,美国市场在新法案的激励下,有望突破 130 万辆,日韩等其他市场 20 万辆。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2200 万辆,中国市场 945 万辆、欧洲市场 600 万辆,美国市场 460 万,其他市场 200 万辆。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4000 万辆,渗透率 45%左右。

2.2 格局变化:新势力主导市场,超级混动挑战燃油

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靠前的企业仍以新势力和积极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为主,国内众所周知的有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等,积极的传统车企有广汽、上汽和长城汽车。而国内一众合资企业仅大众集团看到了销量突破的迹象,其他车企仍处于缓慢转型阶段。海外特斯拉早已风靡全球,美国市场特斯拉占主导地位,欧洲市场,特斯拉份额较高,而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已经开始在欧洲市场展现出较强的开拓能力。

中短期超级混动有望实现燃油车革命。国内传统车企另辟蹊径,在技术路线图基础上,结合国情,开发超级混动系统,如比亚迪的 DM-i 系统、长城和奇瑞的 DHT 系统。该系统与丰田本田的混动双擎原理类似,能大幅降低百公里燃油消耗,满足双积分等政策约束的同时,解决当前消费者长途出行续航痛点。比亚迪 DM-i 上市后,一车难求,秦、宋、唐等系列车型目前已经成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主力。长城首款 DHT 车型玛奇朵也已经正式上市,奇瑞全功能混动 DHT 正式下线,有望在中短期内实现燃油车革命。

2.3 续航成为电动车差异化的核心,高端电池产业链有望放量

跨过与油车直接比较阶段,电动车即将开始出现差异化。电动车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电动车刚导入市场的初期,油车占据市场主导,消费者进行决策时将电车与油车进行比较。由于电车在品牌认知及续航等方面没有优势,性价比成为此阶段的敏感因素,市场偏好低价车型,车型成本更低将具有明显优势;第二阶段:2021 年开始电车销量激增,规模有望达到 300 万辆以上,电动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已稳占一席之地,成为消费者决策时的自然选择,而非油车的低价替代。此阶段品牌将成为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第三阶段:燃油汽车被抢夺市场份额,规模效益减弱,成本提升,电动车规模等优势强化,电车已跨过与油车直接比较的阶段。未来电动车发展将出现差异化,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逐渐分化。此阶段消费升级促使市场趋向高端,价格在购买决策中的重要程度降低,消费者将更注重性能、空间等因素。因此成本对车企来说将不再是敏感因素,中长期来看,具有高端认知的车型将有机会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在盈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续航里程将成为电动化差异化的核心。作为对比,燃油车的差异化主要体现为性能和豪华感,而电动车由于电机在成本中占比较低,传统油车的性能差异在电动车上体现不明显,这时候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将成为拉开高端与低端差距的核心因素。

三元与磷酸铁锂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两个主流技术路线,三元在续航里程方面优势显著。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成本较高,但总体性能优于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优势明显。当前技术水平下,磷酸铁锂电池理论极限续航为 600 公里,而三元电池可达到 800 公里以上。

价格导向下磷酸铁锂暂时占据上风,下一阶段三元有望实现反超。前期电动车市场地位尚处于与油车进行比较的第一阶段,通过低价开拓市场成为必然,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得到广泛应用。

当车企通过低价策略夺取部分市场份额,整体规模稳定后,未来利润将超越销量成为车企考虑的主 要因素,同时续航里程也将超越成本成为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此时,三元电池将凭借更高续航,以及配置高端车型带来的更高利润为市场和车企所青睐,下一阶段,三元增长速度实现对铁锂的反超。

三、电池:动力电池量利齐升,储能电池方兴未艾

锂离子电池应用空间和领域持续拓宽。锂电池也是锂离子电池的简称,广泛应用于消费数码、电动工具、轻型动力、储能和车用动力等领域,在一些新型领域也开始出现锂电池的应用,如单兵作战系统、各类传感器、ups、通讯、卫星等。由于我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最大的国家,是未来国家能源转型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动力电池的生产和应用受到极大的关注。目前市场焦点都聚集在动力电池领域。按正极材料划分,锂电池又分为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其中三元是镍钴锰三种元素。按结构,锂离子电池有圆柱型、方型和软包三种类型。

3.1 动力电池:龙头牵制价格,供需旺盛产能过剩成常态

动力电池用于驱动新能源汽车行驶,由于车对动力的要求较高,单个电芯难以满足要求,车载动力电池是多个电芯的集合体,涉及到电池串并联,串联增加电压,并联增加电流。如小鹏 P7 车型带电量 81KWh,346V*234Ah,约 188 个电芯组成,单个电芯容量为 120Ah。车载动力电池对安全要求非常高,要满足耐高温,防水,防冲击的要求,因此电芯一般先放置在模组里,再安置在电池包中,配套有电源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

行业参与者众多,头部份额集中。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多由原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转型而来,行业在过去 5 年已经经历了洗牌,能够配套车型的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截止 2021 年 8 月,我国能够实现动力电池配套的企业不足 40 家。动力电池行业份额已经向头部转移,目前宁德时代以近 50%的份额遥遥领先,top5 份额已经超过 85%。

从全球范围看,动力电池份额仍集中在头部企业,top10 份额高达 90%以上,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已经坐稳全球第一;老牌企业 LG 和松下分列第二和第三;比亚迪、三星和 SK 紧紧咬住第二梯队。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近几年格局持续优化,份额不断向头部集中,尤其宁德时代份额从 2016 年的25%一跃提升至当前约 50%。第二梯队以比亚迪、LG、中航锂电和国轩高科为主,市场份额在 5%以上,第三梯队各企业份额不足 2%,差距明显。Top10 份额超过 90%,后 30 家企业配套份额不足 10%。

份额差异是各企业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客户结构和原材料供应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代差决定了电池价格、同时也决定了车型配套的级别;客户结构决定了量的大小,车企更多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供应体系决定了电池生产的成本水平,体现在盈利上,各企业差异非常大。宁德时代盈利水平大幅领先同行,即便是第二梯队企业,盈利水平波动非常大,部分企业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宁德时代牵制,价格上调难度较大。受大宗商品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动力电池成本不断攀升,动力电池企业盈利被压缩,年初至今,三元电池成本上涨超过 12%;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上涨超过 18%。但由于宁德时代的强势地位,动力电池价格上调难度较大,最多取消车企对电池年降的要求。其他领域的锂离子电池价格已经上调,如电动工具用圆柱型锂电池,甚至储能用磷酸铁锂方形电池,中国移动 2021 年中标价格较 2020 年大幅上涨。宁德时代超强的供应链管理优势使得成本涨幅远低于行业平均,预计动力电池价格仍维持当前水平,并取消年降。

需求空间广阔,动力电池扩产激进,产能过剩是常态。宁德时代上市前产能 17GWh,上市后在 2019-2021 年陆续发布动力电池扩产计划,预计新增动力电池产能超过 430GWh。公司激进的电池扩产计划不仅面向动力电池,也将战场延伸制储能领域,有望在锂电池两个大方向中同时取得绝对龙头优势。二线电池企业争先扩产,布局规模不落下风。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瑞浦能源成为二线电池企业扩产主力,尤其 2020 年以来,各家加快了产能布局速度,连续签约多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来满足下游客户对产能的需求。海外电池企业以 LG 和松下为首,也在寻求更大规模扩产。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将在 2021 年底达到 425GWh,海外 186GWh;预计 2025 年我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 1245GWh,海外 360GWh。需求方面,2021 年国内和海外实际装机预计分别为176GWh 和 115GWh;预计在 2025 年分别达到 599GWh 和 751GWh。当前电池扩产节奏和规模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动力电池过剩将成为常态。部分电池产线将同时生产其他领域电池,如储能电池、数码电池等。

3.2 储能电池:碳中和背景下,储能市场需求广阔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以下简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系统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能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当前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关键阶段,储能系统大规模应用一触即发,预计 2022 年全球储能电池装机规模 87.5GWh,2025 年达到 283.9GWh,成为另一个锂离子电池大市场。

3.3 电池体系变化:磷酸铁锂电池份额短期提升,长期看“固态+三元”

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的跷跷板效应实际上是消费者对不同电池安全顾虑和性价比的考量,2020 年以来,铁锂持续复苏,因为这段时间内,基于铁锂的车型性价比超高。我们认为短期看铁锂份额还有上升的可能性,但长期看,续航水平提升导致铁锂份额进一步被压缩,三元电池也将在远期成本上体现出对铁锂的优势。尤其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以后,单配高镍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性能有望得到极大提升。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有颇大建树,两者属于并行的应用领域,就如手机电池全部用钴酸锂一样。

图 28:三元电芯和磷酸铁锂电芯成本比较(单位:元/KWh)

表 4:各种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四、中游材料:隔膜紧缺涨价在即,三元全面一体化

2021 年锂电材料涨价趋势明显,将迎来盈利最好的一年。受终端需求大幅增长和疫情影响资本开支产能不达预期影响,锂电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核心原材料价格涨幅超过 100%,六氟磷酸锂价格较年初更是涨幅超过 300%,没有哪个环节价格下跌,涨价有利于丰厚材料制造环节利润,但长期不利于产业链健康发展。核心四大材料中,正极和电解液作为紧缺环节,率先涨价;负极企业一体化布局完成,成本下降。我们判断:电解液涨价持续性仍将维持,隔膜即将涨价,单位盈利改善,中游材料迎来 18-20 年级别调整后的最好一年。

4.1 三元材料产业链:全面一体化趋势已有苗头

三元正极分为两个技术方向:NCM 和 NCA。NCM 即镍钴锰酸锂,分子式为 LiNixCoyMnzO2, 结合了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的优势。材料间的不同配比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主流的 NCM 型号(镍钴锰摩尔比)包括 111 型、523 型、622 型、811 型、90505 型,随着镍含量递增,电池能量密度也相应得到提升。 NCA 即镍钴铝酸锂,分子式为 LiNi0.8Co0.15Al0.05O2,克容量高,类似 NCM811 型,压实密度则接近 523 型,对水分环境非常敏感。其中 Al 作为掺杂,目的在于稳定晶格结构,减少塌陷。目前 NCA 主要做圆柱型电池,松下,ECOPRO 等日韩企业走 NCA 技术路线。

成本加成模式,价格受钴镍锂金属影响。三元正极主要原料为三元前驱体和碳酸锂/氢氧化锂,随着型号走向高镍化,钴的占比下降,镍占比提升,镍已经成为三元正极的成本核心。三元正极定价是成本加成模式,即核算核心原材料前驱体和碳酸锂/氢氧化锂的成本水平,在此基础上,加上合理加工费,形成三元正极的价格。因此三元正极定价是动态变化的,2021 年以来,钴镍锂价格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三元正极价格大幅上调。

全面一体化趋势已有苗头。三元材料产业链包括三元正极,三元前驱体,以及上游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碳酸锂/氢氧化锂和对应的矿产资源,每种材料根据相应的化学分子式,可计算对应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三元正极产业链占电池比重较大,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体化的趋势,如华友钴业业务涉及上游钴镍锂矿产,中游钴镍冶炼和三元前驱体,计划向三元正极布局;格林美也具备从金属盐到前驱体再到三元正极以及电池回收的一体化布局。正极企业容百科技和长远锂科往上游前驱体环节拓展,但暂未布局钴镍锂原料。一体化优势在于对核心钴镍锂原料的掌控和盈利加成,成本+原料双优势打造超强竞争力。

受制于下游,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国内 2020 年三元材料出货量 23.6 万吨,同比增长 22.9%;全球三元材料出货量超 40 万吨。正极环节参与者众多,份额相对比较分散,但格局的优化已经在进行,2020 年 CR5 为 52%,2021H1CR5 为 55.9%,较往年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元正极当前走向高镍化的趋势基本确定,行业参与者中,能够批量生产高镍 811 产品的企业有限,容百科技出货量绝对领先;在客户结构方面重合度较高,但供应型号有较大区别,如容百供应宁德时代高镍 811 产品,长远锂科供应宁德时代 523 和 622 产品;振华新材主要供应 523 产品。

产品结构和份额差异一方面体现在各家技术水平区别,另一方面,下游客户有意控制各供应商的份额,从而平衡采购,保持采购成本优势最高以及防止出现垄断者。

短期产能快速投放,长期能够满足需求。三元正极行业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扩产,主要以国内企业为主,未来三元正极有望大规模出口,预计 2025 年全市场产能将达到 242 万吨。从实际需求端看,车用动力是三元正极的主要应用领域,预计 2025 年对三元正极需求量为 171 万吨,其次,三元电池在部分数码产品、轻型动力、电动工具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在考虑各环节库存水平提升,预计 2025 年全市场对三元正极的需求量为 193 万吨。对比三元正极产能投放,预计未来几年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

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的关键原料。三元前驱体为钴镍锰金属盐在氨水和碱溶液中发生盐碱中和反应后得到的镍钴锰氢氧化物沉淀,经过洗涤,除杂,粉碎后用于制备三元正极。三元正极由三元前驱体+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混合烧结而成;其中 NCM111 和 NCM523 适用于碳酸锂,NCM622及以上型号适用于氢氧化锂;这与不同材料的烧结温度有关。三元前驱体为高度定制化的非标准品,黑灰色颗粒状,制备过程中涉及参数很多,不同企业的工艺配方均有区别,产品差异性比较大,属于非标准品。客户考量品质的指标一致,关注的性能指标有:总金属含量、杂质含量(磁性异物)、水分、pH 值、粒径分布、振实密度等。

三元前驱体定价为成本加成模式,价格受钴镍金属影响。三元前驱体主要原料为硫酸钴,硫酸镍和硫酸锰;随着型号走向高镍化,钴的占比下降,镍占比提升,镍已经成为三元前驱体的成本核心。

三元前驱体定价是成本加成,即核算核心原材料硫酸钴、硫酸镍和硫酸锰成本水平,在此基础上,加上合理加工费,形成三元前驱体的价格。因此三元前驱体定价体系是动态变化的,2021 年以来,钴镍价格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三元前驱体价格小幅上扬。

三元前驱体行业参与者众多,格局优异。三元前驱体行业参与者包括一体化企业、聚焦前驱体企业及正极材料企业。一体化企业占主流并且份额稳定提升,尤其 2020 年中伟股份上市后,也开始布局上游各环节。

前驱体行业市场集中度优异,CR5 市场份额接近 70%,均为一体化企业,我们预计 2025 年,CR5份额在 80%以上。2020 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材料年度总产量超过 3 万吨的企业有 5 家,分别为中伟股份、湖南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以及优美科,其中中伟股份的三元前驱体产量超过 7 万吨,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超过 1 万吨的企业有 10 家,较 2019 年新增一家。

认证流程复杂,客户结构决定销量。下游对前驱体的验证周期较长,流程为送样(千克级)→小试(百公斤级) →中试(吨级) →小批量供应(百吨级)→大规模供应,一般需要 1-2 年,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厂商验证周期更长。新进入者短期内无法通过主要电池厂商的验证,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客户壁垒不仅体现在认证环节,供货环节的价格谈判也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大客户尤其海外客户更加注重供货的持续性,基于前驱体环节成本加成的模式,给予企业稳定的加工费用,盈利水平较小客户高。客户结构是前驱体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稳定优质的客户结构已经成为前驱体企业核心壁垒。

向上布局钴镍原料,打开盈利空间。即使技术优势企业,三元前驱体由于其成本加成商业模式,上游对钴镍金属议价能力弱,下游对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弱,导致该环节只能赚取特定的加工费,技术溢价并不明显。布局上下游一体化,不仅有协同优势,其他环节的利润水平也远超前驱体单一环节,这是最强竞争力,靠上游的利润补贴前驱体的薄弱利润,建立成本优势。同时一体化优势还体现在客户认证和开拓上,由于具备上游核心原料保供能力,一体化企业更受大客户青睐。

从整体上看,三元前驱体产能比较充足,产能利用率在 60%左右,一方面是尾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更低,另一方面,企业仍处于大规模扩产阶段,名义产能大于实际有效产能。我们预计 2025 年全市场对三元前驱体的需求量有望达到 187 万吨,而各企业的扩产规划统计数据接近 326.5 万吨,产能利用率 59%,与当前水平相仿。考虑到部分企业的规划较大,实际完成度存疑,预计 2025 年前后过剩状态有所缓解。

4.2 隔膜:中游材料中技术壁垒最强

锂电隔膜(尤其是湿法隔膜)行业壁垒极高,包括进入壁垒、开车/技术壁垒、降成本壁垒等,最终只有少数企业能实现规模化盈利。(1)进入壁垒:湿法隔膜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单条产线及相关配套投资额在 2 亿元左右,整体投资金额较高;(2)开车/技术壁垒:锂电隔膜涉及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纳米技术、电化学、表面和界面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成套设备设计等多学科领域,产线能否顺利开车、产品良率是否达到要求均存在极大不确定性;(3)降成本壁垒(盈利难度):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隔膜价格不断下滑,成本的重要性不断突显,而隔膜成本受规模效应、客户结构、设备折旧、产品良率等众多因素影响,降本难度大。

技术壁垒最强,价格具备上涨动能。过去几年锂电隔膜始终处于降价趋势,一方面是技术工艺提升带来成品率上行,生产成本下降;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带来单位制造成本下降。其中恩捷股份隔膜成本达到约 0.6 元 /平方米;二三线企业隔膜成本也得到大幅下降。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苏叠加储能、两轮车等领域的高景气,国内隔膜需求大增,单月产量屡创新高,行业出现供需紧张态势。也正是从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观察到隔膜价格不再下跌,而是进入到平稳阶段,考虑到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期不断上调以及储能领域的爆发,后续隔膜需求还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判断隔膜价格具备涨价动能。

国内隔膜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剩余玩家所剩无几。自 2016 年以来,由于隔膜行业壁垒高、盈利难的属性,不少第二梯队隔膜企业纷纷退出这个市场,另外 2019 年以来,随着龙头企业中材科技整合湖南中锂、恩捷股份整合苏州捷力和纽米科技,隔膜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前三家企业在国内湿法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68%,同时二线厂商也仅剩下沧州明珠等 5 家左右。后续随着头部企业在技术、融资、扩产等方面的优势,行业集中度仍有望继续提升。

隔膜环节的竞争格局明显优于其他材料环节。作为对比,隔膜材料的行业格局则更为清晰,2020-2021H1 的行业 CR3 分别为 68%和 73%,CR5 分别为 75%和 87%,集中度均高于同期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环节。

强需求逻辑不变,预计 2025 年隔膜需求超 270 亿平。进入 2021 年,隔膜实际产量屡创新高,并且同比历年大幅增长。隔膜市场已经进入需求高速增长期。在车用动力和储能领域对锂电池拉动下,预计 2022 年隔膜整体需求约 100 亿平,2025 年超过 270 亿平。高速增长下,更考验隔膜企业的产能投放能力。

供给同时受设备产能压制,有可能存在硬缺口。锂电湿法隔膜生产工艺分为配料挤出、铸片、拉伸、萃取、干燥、收卷等环节,整套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复杂,关键设备大部分依赖海外,尤其头部隔膜企业设备基本采用进口,海外供应商主要有德国布鲁克纳、日本制钢所、日本东芝、韩国 MASTER、日本西工业株式会社等,国内供应商主要有青岛中科华联。由于隔膜产线较长,资产属性较重,一般单亿平投资额在 3 亿元以上,规模化产能的投资都在 20 亿元以上,有些项目甚至超过 50 亿元,巨大的投资门槛也阻碍了一批行业进入者,使行业格局保持了较优的状态。此外,目前国内主要的隔膜企业均选用海外前三家设备厂商作为供应商,由于供应商整体设备产能有限,从设备订单到交付横跨一年以上,叠加安装、调试等流程,导致隔膜整体新增产能有限,未来供给端可能会面临瓶颈。

隔膜扩产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总体新增供给有限。国内隔膜头部企业恩捷、星源、中材为代表,其产能扩张速度加快,其他二线厂的扩产幅度和确定性均较弱。同时,考虑分切收得率、A 品率和海外客户订单更低的良率,修正后实际有效产出预计仅为母卷产能的 60%-70%。预计 2025 年隔膜需求为 270 亿平,从 2022 年开始隔膜进入供应紧张状态。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2年展望:需求高增与产能扩张受限矛盾持续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卢日鑫、李梦强、顾高臣、 林煜(本报告pdf版获取方式见文末)一、前言:2021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原材料供需矛盾凸显价格走高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终端需求不断向上。截至 2021 年 10 月,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产业发展的本源力量推进,锂电产业稳健成长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疫情对产业影响:供应与需求的不稳定加剧了行业周期性和竞争格局变化部分环节产能瓶颈、中游供应不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部分环节紧缺使材料供应不确定性加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产业带来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 产业链条较长,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匹黑马?试驾创维汽车EV6PRO版

  相信很多80后对于创维品牌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家曾经在家电领域呼风唤雨的企业创新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健康智能SUV——创维汽车EV6车型。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创维汽车EV6车型在2021年11月的交付量达到了1220台,销量环比增长22.7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发布“创维汽车”品牌

4月27日,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在北京举办创维汽车品牌见面会,正式发布“创维汽车”品牌。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自成立以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和布局十来年,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研发、制造以及供应链体系。2021年3月26日,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与创维集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匹黑马?细看创维汽车EV6PRO版

相信很多80后对于创维品牌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家曾经在家电领域呼风唤雨的企业创新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健康智能SUV——创维汽车EV6车型。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创维汽车EV6车型在2021年11月的交付量达到了1220台,销量环比增长22.70%

新能源汽车“电池荒”背后:产业链企业排队上市忙募资扩产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1日电 (付玉梅)动力电池行业正遭遇“成长的烦恼”。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一场“电池荒”悄然来袭,各大动力电池厂商满负荷运转,企业CEO为争抢资源不惜亲自到点蹲守。  而“电池荒”背后,产业链“上市潮”同步上演。随着新

新能源汽车电池荒背后:产业链企业募资扩产排队上市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1日电 力电池行业正遭遇“成长的烦恼”。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一场“电池荒”悄然来袭,各大动力电池厂商满负荷运转,企业CEO为争抢资源不惜亲自到点蹲守。而“电池荒”背后,产业链“上市潮”同步上演。随着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火

钻石也卷起来了!培育钻石竟好比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

近来,A股两市的成交量在震荡中每况愈下,增量资金的不足令多头掣肘,向上合力难以聚集,然而二级市场从不缺乏机遇,存量资金的积极博弈仍旧激起了结构性行情的浪花。作为新消费产业的代表之一,培育钻石近来的热度非凡,该板块不仅明显跑赢同期各大指数,多

拟收购新能源汽车集团股权的创维(00751)为何遭遇“深水炸弹”?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股价”?或许是近期令创维数码(00751)“焦虑”的问题。由于业绩表现欠佳,创维数码股价在近期表现持续低迷,股价创出近3年来新低。曾经叱诧风云的中国彩电第一品牌,难道就此没落下去了吗?这或许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疑问。行情来

创维发布最新新能源汽车战略,“创业老兵”黄宏生谈造车“新势力”

4月27日举行的创维汽车2022全球战略伙伴大会上,创维发布造车最新规划及战略部署。创维汽车紧跟国家趋势,在践行“双碳”战略上,创维汽车致力“0”碳智慧解决方案,深度布局新能源乘用车,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构建CE平台、BE平台和AE平台。

创维新能源汽车济南匡山体验中心落地

1月11日,创维汽车济南金三海匡山体验中心盛大开业。当日,创维汽车相关领导参加本次开业盛典,共同见证济南金三海创维汽车匡山体验中心成功落地。创维汽车背靠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凝聚33年创维前沿科技研发实力,自成立之初

户外露营地的智能“头等舱”创维EV6新能源汽车科技露营+驾驶体验

 骄阳似火的七月,我们启动了这次“科技新玩法 天极网露营季”活动。在实际到达露营地之前,我们以为创维EV6只是一台交通工具+特大号充电宝,实际上它却多次救我们于“水火之中”,让我们对一台新能源纯电汽车的功能性、可靠性表现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封车讯|新能源汽车之战进入下半场,创维HT-i能否后来居上?

封面新闻记者 张海军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家电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9月5日,家电巨头创维在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旗下新款混动SUV创维HT-i正式上市。发布会上,创维集团、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表示

腾远钴业:不担心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e公司讯,腾远钴业在机构调研时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将来电池市场一定是多元化的,不管是三元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都具有各自的发展空间,不可能形成专一市场。因此我们不担心钴在新能源汽车领

中伟股份(300919.SZ):与腾远钴业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格隆汇3月8日丨中伟股份(300919.SZ)公布,公司与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16日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积极开展战略

友情链接

新能源汽车网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网站,这里汇集了专业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视频图集和行业资讯,丰富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库、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微型电动车、低速电动车、电动车产品库、车型库,更有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数据报告、了解新能源汽车,就来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 4432.com.cn ©2022-2028版权所有